最新消息

- 我思我聞 -

「人才愈來愈難找」的十個原因 104資深副總經理-晉麗明
2018-08-16
分享主題:
「人才愈來愈難找」的十個原因

「人才愈來愈難找」的十個原因

文/晉麗明(104資深副總經理)

很多企業主及HR人員很苦腦,因為在組織營運及擴張的過程中,始終無法順利補足人力,從科技業到服務業、由基層人員到中高階主管,都面臨人力不足的窘境,為什麼人才愈來愈難找,有以下幾個觀察,與讀者分享:

 

人才國際化趨勢

台灣腹地太小,除了影響企業發展,也限制了人才的舞台;隨著台商西進,台灣人才大舉進軍中國,而未來南進的號角響起,台灣人才又要拿起行囊出征東協,對於四面臨海、面積只有36100平方公里的台灣而言,國際化趨勢是驅使台灣人才跨海打拼的重要關鍵;然而,近年來台灣人才呈現「高出低進」的現象,是企業招募人才的隱憂!

 

經濟邊緣化,讓台灣人才出走

馬雲形容台灣的網路產業是:「起了大早,卻趕了晚集」;台灣不是只有網路產業落後,代工為主的傳統及科技產業,面對兩岸重複投資、紅色供應鍊崛起及東協新興國家的急起直追,我們的國家競爭力正逐漸消退;台灣經濟裹足不前,導致工作機會無法成長,這是將台灣人才推出國境的重要原因。

 

國際挖角風頻仍

中國科技產業以五倍薪水挖角台灣技術人才,已不是新聞;鄰近國家如: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香港,甚至歐美都覬覦「便宜又好用」的台灣人才,台灣人才能夠走入國際舞台,我們引以為傲,但是如果人才不斷出走,台灣廠商將淪入「無人可用」的局面。

 

低薪,是人才心中永遠的痛

北京、上海的薪水已凌駕台灣;馬來西亞、泰國等東協國家白領上班族的薪資也急起直追。台灣由於近十五年來經濟停擺,已有學者失望的指出:「忘了我們曾是亞洲四小龍」、「忘了台灣曾創下世界經濟奇蹟的榮景」;產業無法昇級也造就了台灣人才的低薪現象,施振榮先生提出:「低薪找不到好人才」,如果企業不能秉持勞資共榮的態度,在薪資報酬上合理給付,人才與組織永遠無法產生交集。

 

創業風崛起,人才來源減少

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提出:「低成本創業時代來臨」;上海的大學畢業生不是急著投履歷、找工作,而是跟隨著網路狂潮,加入創業大軍的行列,台灣的上班族也勇於搭上這班創業的列車,當「人人創業」的思潮尉為風尚,企業招募人才的來源也會受限。

 

企業主及主管的氣度

許多企業主及主管都將「找優秀人才」掛在嘴邊,但是具備「善待優秀人才」胸襟與氣度的主管並不多,企業組織的功能之一是「發展人的長處、抑制人的短處」,如果組織不能建立留任人才的文化,也會讓招募作業事倍功半,鋼鐵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寫了一段話「一位知道選用比他自己能力更強的人,來為他工作的人,安息在此。」

「先有伯樂,然後有千里馬;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!」值得企業主管省思。

 

企業營運與發展

104的調查顯示,台灣人才到中國及東協發展,主要原因是「與國際接軌」、「擴大工作視野」,而薪酬因素則排在第四位;在組織的招募作業中,企業挑選合適的人才,人才也選擇有前景的公司;中高階主管轉職的重要條件,著重在新東家能否有新的題裁、新的展望;因此,企業要能接軌新科技、新商模,才能有效吸引人才上門。

 

優秀人才難覓

全球人才大戰開打,企業無所不用其極搶奪優秀人才,而組織也全力固守人力資源;由於互聯網商機的崛起,IC設計、半導體、網路、行動通訊、大數據、雲端、行動裝置等人才炙手可熱,但是現在的年輕學子願意就讀理工科系、鑽研學術研究的愈來愈少,使得基礎科學人才銳減,此外,專業折舊的速度加劇,如果人才的素質不能與時俱進,企業招募優秀人才的難度將會愈來愈高。

 

離職率居高不下

由於產業快速變遷及上班族價值觀多元,讓組織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,尤其是消費服務產業,招募人員面對「補1人、走3人」的困境,缺員永遠補不齊;張忠謀董事長曾說:在「新經濟」時代,人才隨著科技發達增加流動性,如何避免人才流失,張忠謀認為:「第一、形塑鼓勵創新的組織氣氛;第二、讓員工覺得在企業中工作能得到不錯的獲益。」,過高的離職率,會抵消招募的成效,唯有讓招募與留才齊頭並進,才能讓人才的活水挹注到組織中。

 

獨立工作者時代來臨

知識經濟時代,擁有技術與知識的上班族,對組織的忠誠度降低,歐美已有數千萬人成為獨立工作者,這些具備專業能力的上班族,沒有固定雇主,也不想過朝九晚五的生活。網路無國界、行動通訊的時代將會促發這個現象的普及,如果企業組織不能隨著時代趨勢,將人力資源運用多元化,傳統招募任用的模式將會受到衝擊。

 

人才愈來愈難找,是一個嚴峻的事實;企業用高科技取代人力,也是一個時代的趨勢;組織招募作業必須因應人才市場的變遷,做必要的調整,才能在人才爭奪戰中,為企業延攬具有競爭力的好人才。